盛宴背后:解密万亿级票据市场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2月末企业从银行业获得的短期贷款26.15万亿,而银行承兑汇票余额10.51万亿,表明银行承兑在企业短期融资中占据重要地位。
 
若按70%的贴现需求估算,票据贴现的市场规模约在7万亿左右。其中,银行表内的票据融资为4.89万亿,也就是说,剩余2万多亿票据则通过跨市场的资管计划交易、民间融资实现变现。
 
在此万亿级的市场容量,以及相应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现有格局下,是否还存在新的机会?接下来的文中会进行详细的阐述。

1、票据构成

在我国,票据即汇票(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支票及本票(银行本票)的统称。
 
 汇票: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按照付款人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
 
1、银行汇票(付款人为银行的汇票)
企业在银行有全款才能申请开出相应金额的汇票(即如果要在开户行开100万元的银行汇票,那么在该行帐户上必须要有100万元以上的存款);
 
2、商业汇票(付款人为其它商号或者个人的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即付款人为承兑人)
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即使出票人银行余额不足,银行仍然会兑付)
 
➤ 以下项目里所提到的票据,均指汇票,并且大多为银行承兑汇票。

2、汇票流通


➤ 以上简单描述了整个逻辑。其中,C中介可以找到D中介贴现,D中介找E中介...直到中介去银行贴现。

3、汇票本质


其中,关系链里的三个角色: 
B企业:向银行付出3.9%的利息 
A企业:以大致20%-40%的本金换取了500w的现金流 
银行:收取了3.9%利息(银行贷款利息大致6%,所以银行对于A企业的授信审核严格) 

4、汇票中介


目前,国内汇票行业中介总量超过5万家,存在的原因如下:
银行手续复杂,时间较长;
小额汇票银行不予受理;
缺乏真实贸易背景,银行不予贴现。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许多汇票是企业短期融资的一种手段,其背后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银行不会对该类汇票直接承兑,所以需要中介先贴现再匹配相应的贸易资料满足向银行贴现的要求后再向银行贴现,这也是票据中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 从线下流通情况来看,中介倒手次数通常在1-3次(原因在于银行贴现率基本固定,中间差价通常只有10-20个BP,加入中介越多,单个中介所获得利益越少);
 
➤ 从票源来看,70%的汇票掌握在票据公司手里,中介对于票源有很深的把控能力,线下票据中介格局短时间内较难改变。

5、汇票的商业模式


A.  票据理财平台
银行系(民生银行E票通、平安银行小票通等)
互联网巨头系(京东小银票,银承库等)
专业平台系(票据宝,金银猫等)
 
流程:平台的验票团队来检验持票人的票据真假➠初步确定真实后,交由A银行最后检验(A银行向承兑银行发送检验信息,系统只能银行登录,银行和其他银行通常有授信关系,承兑银行确定后反馈)➠确定真实后,平台垫资贴现汇票➠票据进入银行的保险箱➠将汇票展示到平台上由个人投资➠到期后承兑银行承兑,获得的收益里返还平台投资人应有的部分 。
  
B.  票据撮合交易平台
 
银承库:2014年8月成立,2015年6月获亿级B轮融资。累计为企业融资2.6万亿,上一交易日金额达202亿元(数据截止到2016年3月29日)。
票源:主要来自企业
贴现方:大多为企业(中介少数)
承兑方:中介居多 
此模式还存在银承宝,易票网等等平台。
 
流程:贴现方发布信息➠ 承兑方提交报价➠平台模型根据票面要素,企业标签(业务,地区等属性),交易模式等因素智能化匹配➠双方一旦确定,二者完成交易。
 
C.  电票系统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指中国人民银行建设并管理的,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接收、存储、发送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资金清算行为相关服务,并提供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服务、商业汇票转贴现公开报价服务的业务处理平台。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电票占比8.3%,2014年达到16.2%,2015年上半年达到28.4%。
 
汇票栈 
优势:民生银行实时打款,托管保障资金安全并负责背书票据的真实有效。 
盈利模式:收取承兑方佣金 
 
流程:贴现方挂出票据,承兑方出价➠双方达成一致➠承兑方扣钱到民生银行托管账户(承兑方必须在民生银行开户)➠贴现方背书转让➠民生银行在ecds确定(在人民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检验)➠承兑方确定票据➠民生银行打款。

6、信天观点


1.  票据理财平台已经产生龙头,金银猫top1。此模式集合中介公司的票据,向C端售卖票据理财产品,依靠强大的流量获取能力,而平台的本质在于把票据贴现的部分收益让渡给投资人。其劣势是目前为吸引投资人,平台给予的投资人利率和贴现利差基本一致,几乎不赚钱,盈利能力存在问题。
 
目前看来,这类平台都在向商业票据等方向延伸,但是商业票据存在风险,如何把控风险以及提升用户的接受程度,还需探索。
 
2.  票据撮合平台的本质在于获取票源,需要较强的线下资源积累。然而线下票据市场一直很活跃,但由于票据真假需要验证,线下交易受到地理的限制,很难线上交易。平台无法切交易,盈利途径存在问题,仅仅信息撮合平台的意义并不太大。
 
3.  电票行业还没有出现龙头,打通银行渠道较为困难,会成为短期壁垒,但电票目前市场份额不到30%,以2万亿的票据市场规模来计算,电票的市场规模为6000亿,按照万分之一的交易佣金,年净利的天花板为6000万,如果存在一家独角兽企业,占据50%的市场份额,年净利为3000万,按照20倍的PE值来计算,市值为6亿,与其它领域的独角兽企业相比,存在体量的差异。
 
这个时点进入,有可能偏早,市场还需培育,机会与风险并存,需仔细权衡。

 

返回上一页